Δ
TOP
台灣電力公司

[Podcast]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第156集-電力纜線地下化的迷思

首頁 > 電力生活館 > 台電影音網 > 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發表日期:2024-03-18

內容大綱

「電力纜線地下化」顧名思義就是將原本吊掛於電桿上的電纜線,改穿設於地下管路內,而電桿上的變壓器則更換成地面型變壓器放在地面上,最後再將電桿拆除。
以前的年代,電纜線都架設在電桿上,串接在電桿與電桿之間,其它供電設備也都設置在電桿上,以此將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戶。隨著近年來國民生活水平提高,民眾開始重視自家周遭環境並追求環境美學,架空線路在地方政府與居民的期待中逐步退場而改為下地,但線路地下化得付出許多代價,不是只有表面上的好處。本期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電力纜線地下化的迷思」。

詳細內容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早期的「電火柱仔」(台語)是大家的「好厝邊」(台語),融入民眾生活環境,架空線路一度充斥著城市鄉間的天際線,隨著民眾追求景觀與美學的呼聲越來越高,電桿、架空線路背負了破壞城市美觀的罵名。
在全球暖化效應下天然災害頻傳,台電公司為了強化配電線路體質、改善設備弱點,針對颱風侵襲造成電桿傾倒的高風險路段辦理防災型地下化工程。另外,台電公司也配合民眾或政府單位因興辦工程或景觀美化的需求所提出之地下化申請,在技術可行下依照經濟部核准施行的「營業規章」規定,辦理地下化作業。
統計到112年12月底,全臺灣(包含離島)地下化線路長度超過17萬公里,比例高達44.6%,與鄰近國家相比,明顯高於日本的6.0%與韓國的20.5%。
然而電纜地下化,真的是好處多多?其實不然。為確保供電穩定,台電公司都會安排人員定期巡查線路。架空線路可以目視檢查,容易發現線路弱點,可以提前汰換問題設備,防患於未然,而且架空線路好施工,線路故障修復停電時間短。以前架空線路便於養護維修的好處,也自然成為電纜下地後面臨的困境。
電纜下地之後,一旦設備故障,台電公司必須花費較長時間巡查故障點並辦理維修,若人孔蓋已因縣市政府路平專案而降埋到地面下,更須先再申請開挖馬路辦理提升,以2022年10月9日高雄市三民變電所饋線事故為例,當時造成前金區1200多戶停電,光是為找尋人孔蓋再提升打開人孔,就多耗費近4小時,後續再派員鑽進人孔進到地下管道查找故障並進行維修,不像架空線路派出升空車即可搶修,導致停電時間相較延長許多。
除此之外,電纜下地還須面對許多問題。首先,電力纜線地下化所需費用高昂,除了地面型變壓器較桿上變壓器價格昂貴外,地下管線建置成本更高於架空線路約8倍。
另一方面,不是什麼地方都適合下地,要考量地下化路段之適宜性,如果是易淹水地區,恐怕會因淹水導致配電設備故障,事故停電機率將增加,進而影響用戶用電權益。
再來是電纜下地不代表眼不見為淨。一般民眾經常誤解,以為電力纜線地下化是將電纜線及變壓器等相關電力設施全部埋在地底下,其實變壓器和開關等設備並不會因此消失,一樣要放在地面上。如果沒有充足的空間,勉強放在人行道,很可能反而成為阻礙行人通行的障礙物。
由於多數街道的人行道淨寬不足或沒有公共設施帶,加上變壓器、開關等屬於鄰避設施,很多民眾不願放在自己住家附近,另外,新埋設地下管路及人手孔提升都要道路主管機關同意,且地方政府常對部分道路下令禁挖,這些都是造成地下化困難的主因。
雖然電力纜線地下化有美化景觀的優點,但更多的是線路維護困難、搶修復電時間長、造價成本高及配電設備擺放位置難找等問題。各界在評估電纜下地相關需求時,也應體認到,下地有它的好處,但是也犧牲了架空線路所具備的優點。在得與失之間,我們可以選擇,但優點和缺點要一併衡量,才能做出最佳決定,不能只看好處,而壞處更不該視若無睹。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我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