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
TOP
台灣電力公司

[Podcast]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第120集-台南鹽田光「儲」合一,綠能「保」藏

首頁 > 電力生活館 > 台電影音網 > 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發表日期:2023-05-29

內容大綱

台電於2020年利用台南市將軍區及七股區廢棄的鹽場,打造裝置容量150MW (佰萬瓦)的光電案場,就是現今的台南鹽田光電站,為當年國內最大型的光電案場,平均每年可發出2億度電,可提供約5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也帶來每年超過10萬公噸的減碳效益。隔年(2021年),又接續建置裝置容量20MW的儲能系統,並於2022年建置完成,使台電自建的太陽光電發展至「光儲合一」階段,讓每一度光電得到最有效的應用。

詳細內容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發展再生能源是臺灣能源轉型、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由於臺灣屬於獨立電網,必須自給自足,台電需要全民共同加入,與政府、業界及民間攜手打造更具韌性與永續的電網。台電作為台灣能源發展之先驅,繼完成裝置容量100MW的彰濱光電場後,在2020年於台南將軍區及七股區利用214公頃的廢棄鹽場,以48萬片太陽能板打造裝置容量150MW(佰萬瓦)的光電案場,就是現今的台南鹽田光電站,此為當時國內最大型的光電案場,平均每年可發出2億度電,相當於5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此外也帶來每年超過10萬公噸的減碳效益。但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逐漸上升時,為維持整個區域電網的穩定及調度之彈性,隔年接續於台南鹽光電站電氣室北側建置裝置容量20MW/儲電量20MWH的儲能系統,我們將於隨後詳細介紹。
首先為各位介紹光電部分,台南鹽田光電站基地位置橫跨台南市將軍區及七股區,早期這片土地的用途是做為鹽業用地,這也是光電站主要名稱的由來。在這裡一年的日照時數可以超過2,100小時,換算成每日的話有將近5.7小時的陽光照耀這片土地,而這裡的地理位置僅距離出海口3公里,引取海水相當容易,所以早期這邊的鹽業相當發達,而光電站基地的土地在當時是由國營事業「臺灣製鹽總廠」使用,但隨著2002年曬鹽事業終止,近20年少了人為的介入,讓附近濕地獲得喘息而逐漸轉變成一片擁有豐富動植物的生態濕地。
後來台電在規劃這塊土地做光電開發的時候也特地針對周遭生態環境進行調查,為了避開高敏感區域,最後決議將光電站劃分為A、B、C三區,讓整體開發對周遭的生態影響降至最低;除了依法規保留了30%的空地不開發,另外還規劃對野生動物友善的環境生態區,以維持鄰近原有濕地的功能,並讓野鳥棲息環境不受施工擾動,致力於保持濕地生態的完整性。在光電站周圍更以水黃皮、黃槿等本土耐鹽植栽隔出圍堤綠帶,以自然的方式提供環境緩衝,實現光電設施和自然的友善共存,終於在2020年時完成總裝置容量150MW的光電案場。
有關太陽光電發電方式是憑藉半導體-矽的特性,當其最外層電子在受到太陽光能激發後,電子脫離移往下一個原子的電洞上,藉此達到電子轉移產生電流發電;因此太陽光電需仰賴太陽光的照射,缺乏陽光下就沒辦法順利發電,所以常常因為天空飄來雲就讓發電瞬間下降,雲飄走後發電又瞬間上升,為了改善光電發電的間歇性及減少光電滲透率對電網的衝擊,這時就可依靠儲能系統具有快速充電放電的特性來輔助。
台電於2022年在台南鹽田光電站完成建置儲能系統,共設置了8個儲能貨櫃,每個貨櫃配置達4萬多只鋰電池電芯,搭配126個電池管理單元可即時監看電池芯運轉情形,並透過由儲能控制系統來命令儲能系統進行充放電;總儲電量為2萬度電,相當於可提供至少4萬戶家庭1小時用電;而總充放電功率達到20MW,亦可達到快速調節電網頻率之功能。
而現行台南鹽田光電站的儲能系統主要的應用方式是做為電網自動頻率調整(AFC),也就是系統能自動偵測電網頻率,搭配前面提到的儲能控制系統迅速調整充、放電功率,即時補償突發事故造成之電力缺口,增加電網韌性及穩定度。當然,這套系統也具備太陽光電平滑化、能量移轉等功能,亦可配合調度單位來進行其他特定運轉模式。
太陽能是一種潔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但容易受到天氣變化之影響而有明顯的升降載,如今結合儲能系統充、放電控制,除了可以調節電力的輸出變動,降低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之不穩定對電網的衝擊,也可以將日間多發的電儲存起來挪移到夜間使用,使光電可以更有效地運用;也期待未來更多業者加入太陽能結合儲能的行列,以迎接臺灣電業嶄新的淨零碳排未來。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