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
TOP
台灣電力公司

電力淨零排放

首頁 > 資訊揭露 > 環境資訊 > 電力淨零排放

未來推動方向

111.12.30更新

電力部門淨零排放推動架構

綜觀全球及各國邁向淨零排放下各產業部門目標,能源電力部門扮演關鍵角色。台電公司身為國營電力企業,透過綜整國際標竿作法,以IEA提出之全球能源部門減碳工具藍圖為基礎,並擴大檢視各國電力部門與標竿電業之淨零策略,期與全球接軌,並規劃更精進完善的減碳策略。近年來,台電公司已積極推動低碳轉型,未來致力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將從電力供給面、電網面、需求面訂定策略,俾利展開落實具體行動。

供給面

面對氣候變遷,國際間淨零排放浪潮呼聲愈來愈高,我國也必須在穩定供電的前提下,更加積極減碳。本公司積極配合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供給端在技術可行下,透過「結構調整」、「燃料替代」、「固碳技術」投入資源,逐步達成淨零目標。

結構調整:擴大展綠,以氣代煤

積極參與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案場開發,並透過多元化發展,與民合作,擴大綠能規模,共享綠益。

 

積極推動「以氣代煤」,透過新增高效率低排放之燃氣複循環機組取代老舊燃煤機組,以確保穩定供電、兼顧減碳。

 

燃料替代:以氨混煤、以氫混氣

燃煤機組混氨燃燒規劃
(1)短期將以小規模混燒測試為目標,試圖掌握混燒所面臨及衍生相關問題。
(2)中長期則以規模擴展與提高混燒比例為發展目標,並視成效擴大實施。

燃氣機組混氫燃燒規劃
(1)短期將以克服氫能的輸儲問題為目標。
(2)中長期透過既有機組改裝或直接引進可混燒氫機組進行混氫燃燒測試計畫,並視成效擴大實施。

 

 

固碳技術:碳捕集、再利用與封存(CCUS)

從實驗室規模測試開始,了解大規模實施障礙,像是財務困難、捕集程序適用性等,逐年建立技術與經濟風險評估,發展新式捕集程序和先進吸附劑以降低能源損耗,並確保燃煤機組持續運轉,目前以溶劑進行燃燒後捕集較有實證。

 

 

二氧化碳捕集相關技術建立
2008年開始投入各種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研發,如溶劑吸收技術及固態吸附技術。

  1. 溶劑吸收技術
    化學吸收溶劑配方改良
    CFD動態模擬
    二氧化碳吸收塔尾氣鑑別與分析技術研析

  2. 固態吸附技術
    吸附材降解研究
    製程放大及成本分析模擬

 

 

台中減碳技術園區微型捕集設備
2019年開始將研究成果實際應用測試,於台中電廠設立減碳技術園區,並建立兩套微型碳捕集試驗設備,進行真實煙氣的二氧化碳現地捕集試驗。

 

電網面

再生能源極大化併網

因應未來大量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併網規劃除可循既設系統開發併網外,台電公司亦依離岸風電潛力案場,啟動「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進行電網加強作業,全台共可提供10.65GW併網量(含既設併網點),其中針對案場集中之彰化熱區將新設3個併網點提供6.5GW;另配合第一階段區塊開發政策推動「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計畫(第一階段區塊開發)」(計畫陳報中),針對桃園、苗栗、台中、彰化地區進行加強電力網工程,可增加10GW可併網容量;太陽光電則依經濟部能源局盤點提出可設置太陽光電之潛力土地進行滾動檢討,以「遇案啟動、調整」方式規劃加強電力網工程,計40項約可增加輸電系統裝置容量10.62GW,其中包含延伸電網新建12所變電所、開閉所工程。

 

智慧電網及AMI智慧電表基礎建設

鑒於未來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逐漸提高,智慧電網是達成穩定供電的重要基盤,透過靈活調度穩定電網供電品質,確保電力系統穩定度。台電公司推動智慧電網整體時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佈建基礎建設,並持續進行;第二階段為實務運作,推廣擴散是首要工作,最後一階段期能有效整合並達到廣泛應用。

台電公司負責規劃及建置AMI智慧電表基礎建設,包含智慧型電表、通訊系統(含通訊網路)及電表資料管理系統,係全世界發展「智慧電網」的核心技術,其產生之大量數據帶來更現代化的電網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電力供應可靠度、改善電力傳輸效率,並支持國家發展再生能源。智慧電表為具備通訊功能之現代化電力量測設備,能夠將用戶端每日用電度數,透過通訊系統定期回傳至台電公司後台資訊系統,完成AMI建置及調校之用戶,每日可透過台灣電力App或電子帳單服務系統,查詢昨日居家用電資訊,不用等到收到電費帳單才知道。

 

配合國家政策,台電公司於2018年已完成第一階段20萬具低壓智慧電表換裝作業,截至2022年為止,全台已布建超過208萬具,並逐步朝2024年完成300萬具之目標邁進。

儲能

台電公司已規劃2025年穩定電力系統之儲能電池目標為1,000MW,包含台電自建160MW功率型電池儲能系統及儲能輔助服務合格容量840MW(包含功率型應用340MW及複合型應用500MW)。功率型應用協助穩定系統頻率,提高調度彈性。複合型應用可同時執行調頻及電能移轉服務,也能協助因應夜尖峰負載。此外,亦關注其他儲能設備與技術(如抽蓄水力、壓縮空氣、飛輪、電動車併網等)。
截至2022年為止,台電已完成自建電池儲能系統40MW,電力交易平台儲能調頻備轉輔助服務容量達110.8MW。

需求面

需求面管理主要涵蓋「需量反應」及「節約能源」兩方面:

需量反應

提供經濟誘因
盤點國外電業推動之主要需量反應措施,台電大多均已採行,而需量反應可依經濟誘因不同區分為價格型與誘因型兩類:前者如季節電價及時間電價,係提供時間帶差異化費率,用戶可根據不同時段價格訊號,決定在某些特定時段減少用電;後者如各類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臨時性減少用電措施及需量競價措施,係提供電費扣減誘因,在供電吃緊或高成本時段,配合抑低約定之負載用量。

擴大實施效益
本公司自2015年起持續每年精進需量反應措施;為因應太陽光電併網增加對系統衝擊,2020年規劃調整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抑低時間帶至傍晚時段,並於2020年10月經濟部同意備查後,2021年3月提前實施。

需量反應推動五大方向

  1. 辦理大用戶座談會與節電活動
    利用各項訪視宣導及辦理高壓、空調研討會等方式加強推廣

  2. 篩選目標用戶
    運用大數據分析,篩選目標用戶積極推廣
    依各行業成功案例拓展參與意願

  3. 宣導文宣
    洽訪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單位,於舉辦活動或會議時,主動爭取推廣場次

  4. 政府單位加強合作
    洽訪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單位,於舉辦活動或會議時,主動爭取推廣場次

  5. 配合工商界座談會議宣導
    利用工業區服務中心之廠商會議或產業工會舉辦會議等場合宣導

 

節約能源

國內節約能源工作係由政府主導帶領,台電公司配合政策推動,實施各項節能活動,朝五大方向推動:

  1. 規劃新節電措施
    持續規劃推出新節電措施,如搭配智慧電表之住家節電活動方案,通知參與用戶於特定時段(尖峰時段)節電,以強化節電效益。

  2. 多元管道宣傳
    為加深國人節能減碳觀念,持續擴大辦理各項節約用電宣導會、安排各項媒體露出、辦理創意節電競賽活動,亦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節約用電宣導。

  3. 節能用電診斷
    透過用電診斷中心,提供用戶節電建議;另配合各區營業處辦理各項節約用電宣導會時,積極推廣用戶上網使用,並推動節電服務團與能源技術服務。

  4. 數位智慧服務
    推廣電子帳單服務及台灣電力APP,提供可視化用電資料,作為促進用戶節電的關鍵利器。

  5. 配合政府政策
    配合經濟部「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於網頁揭露各縣市住商及工業用電資訊,以利節電計畫推動,並持續進行資料優化作業。

 

前瞻技術布局,邁向淨零

參酌國際淨零策略,台電公司已進行前瞻布局,針對可商轉與成熟技術,過去已累積基礎,未來需極大化發展。而針對示範與原型技術,則提早布局,並加快研發速度。期與國際接軌,邁向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