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Logo

:::
舊鐵塔包新鐵塔
點擊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點擊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內容大綱

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能源轉型」與「數位轉型」是全球電力公用事業共同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如何在時間緊迫與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出解方,並朝淨零之路邁進,是各國政府與企業關注的課題。本集我們將介紹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成立的低碳資源倡議(Low Carbon Resources Initiative, LCRI)計畫,如何有效整合國際電業研究資源,協助台電研擬專屬的淨零策略。

詳細內容

各位收聽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朋友,大家好!
    LCRI是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成立的低碳資源倡議,它是一個匯集全球能源產官學界的跨國平台,在邁向淨零路徑的過程中,讓各國電力事業及利害關係人快速進行資訊交流與資源整合,並藉此平台取得EPRI研究成果,例如整體經濟脫碳路徑分析、技術經濟分析、美國US-REGEN模型應用等,同時透過共享最佳實務經驗,由EPRI協助各國電力事業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淨零轉型策略。

    綜觀電力前瞻技術與低碳能源載體(例如,氫、氨、合成燃料和生質燃料等)價值鏈,LCRI的研究發展重點包含八大領域:(一)再生燃料、(二)碳氫化合物製程、(三)電解製程、(四)輸送與儲存、(五)發電、(六)交通、工業和建築部門之終端使用、(七)安全與環境方面、(八)整合能源系統分析。其中,整合能源系統分析是EPRI特別重視的領域。

    整合能源系統分析領域,運用經濟模型評估低碳方案對能源、經濟、環境和消費者的衝擊。研究內容包括溫室氣體減量分析、技術發展路徑評估、減碳政策衝擊分析,以及分析減碳目標對發電結構、裝置容量、再生能源、電力傳輸與電價的效應。透過協助電業評估淨零技術投資成本,帶動產業轉型至安全可靠的低碳能源系統。EPRI開發的REGEN模型已應用於加拿大、歐洲、墨西哥、南韓、日本與我國等國家,協助評估不同淨零情境下的電力供需組合。

    借鏡EPRI在各國的豐富經驗與研究成果,並結合台灣電力系統的特殊條件與挑戰,台電淨零路徑規劃,主要受到以下幾項關鍵因素驅動:

第一、成本差異: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必須仰賴新興低碳電力技術,例如再生能源、CCS、氫能、儲能、新核能等,有鑑於相關技術經濟成本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勢必影響未來電源結構,故可參考美國US-REGEN或日本經產省之數據作為我國成本的調整係數。同時,依據LCRI「全球氫氨供應鏈(Global Hydrogen and Ammonia Supply Chain )」報告,參考日本及南韓氫氨進口成本資料,可作為我國模型之資料投入,以提升分析結果的參考價值。

第二、負載成長:綜合考量經濟、產業結構、電價、人口、氣溫、電氣化、半導體、人工智慧與網路數據中心等用電趨勢,設定台電系統用電量、尖峰負載、夜尖峰負載之成長率。

第三、減碳速度:依據經濟部114年1月23日提出「能源部門減碳行動」,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目標為0.319公斤/度,2035年預期降至0.241公斤/度。而2035年以後如何設定進一步的電力排放係數目標,或是採用總量管制,規劃減碳速度,勢必影響未來電力配比。

第四、技術潛力:盤點目前發電機組以及長期電源開發方案,規劃未來氫能與CCS技術的發展時程;同時,受限於我國土地空間有限,需要針對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設備更新、CCS技術部署等,設定最大的開發潛力上限。

第五、穩定供電:預期205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5成,面對未來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對於電力系統慣量的衝擊,如何新增模型額外的限制條件,例如維持一定比例的火力機組出力、備用容量與系統可靠度設定等,以突顯追求淨零目標下兼顧系統供電穩定。

   面對上述各項淨零關鍵因素之不確定性,台電採用情境分析方式評估各種發展路徑,並以區間而非單一數值來解讀淨零策略。同時,考量我國資源條件限制,在兼顧節能減碳、經濟發展、社會公平、能源安全等面向下,台電正參考國際經驗持續滾動檢討,建立因境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資源規劃評估機制。

    總結而言,LCRI計畫為台電提供了寶貴的國際合作平台與技術支援,透過參考各國淨零轉型經驗,結合台灣本土條件,台電正逐步建構一套兼具科學性與實用性的淨零策略規劃機制。這不僅是台電邁向2050淨零目標的重要基礎,更是台灣與國際接軌、共同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具體展現。

  以上是本週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的整理報導,國際上電力的大小事,我們會持續密切關注並且跟大家分享,若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與好朋友分享喔!

台灣電力APP_24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