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同心園地季刊第201期

Taiwan Power Company 2 0 2 2 . 7 |雙月刊 No.201 放下抵抗、接受並與之和解, 承認錯誤、補足自身的缺失, 把自己想像成一盆盆栽, 澆水、灌溉、補充缺失的養分, 這也是學習接受跟建立自己的一個美好過程。 認錯的勇氣

文/白頭翁 鄉 穿過整撒條在河樹陽與身光巷 貼在巷樹內影的咖啡店 抽離的玻璃彈珠 在漂泊的港灣 像一顆果子 散落的種子 在異鄉成了落葉的 故鄉 在樹的雲後方在抬頭樹處 琉璃的天空在山丘 上 想起童年的玻 彈 珠 曾在夢裡融化 映在雨流的向旅海程灣

編輯手札 「如果當初我向他誠懇地道歉,那我們的關係是不是還能夠挽回?」 我們常常做錯了事,對他人造成傷害,卻沒有向對方認錯,很多重要的關係,也就 因為這句沒說出口的道歉而產生裂痕。我們明明對陌生人可以輕易說出「不好意 思」、「抱歉」,但對認識或親近之人卻難以啟齒。為何會如此矛盾呢?因為向認 識的人承認自己的錯誤,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尷尬和抗拒的事情。我們礙於面子,所 以拉不下臉,覺得沒有必要向對方低頭,但往往雙方的嫌隙就是在此產生。 本期〈專題故事〉邀請大家分享自己犯過的錯誤,以及提起勇氣承認錯誤的過 程:有同仁分享所在單位發生工安事故,主管挺身認錯並一肩扛起責任,讓同仁 學到了不推諉、不卸責、勇於承擔的胸襟;也有同仁分享在第一份工作中犯錯的 經驗,自己誠實認錯並努力補救,但相關人員卻未說出真相,最後遭到檢討並裁 換,令其得出「誠實是最好的策略」的結論;還有同仁分享自己因一句無心的話 與摯友漸行漸遠,後來經過道歉與認錯,雙方重修舊好並更珍惜這段友誼。 其實,認錯,代表在乎這段關係;認錯,表示有勇氣面對自己;認錯,才能汲取 經驗不斷前行。當我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擁有了能承擔責任的肩膀,我們就不 再怕認錯,因為正是那些錯誤,成就了如今嶄新蛻變的自己。 另外,本期〈上班族心理系列〉分享如何妥善照顧「高敏感體質」的寶寶,讓他 能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下成長。本期〈EAPs停看聽〉則在探討「離婚」的議 題,離婚不一定是不好的事,只是雙方都有意願去追求各自更美好的人生,離婚 後雙方也不該惡言相向,只求好聚好散。 七月,盛夏的蟬鳴聲高唱,讓我們如七月的豔陽,將滿滿的活力綻放。用笑容面 對每一天,會發現生活處處充滿陽光。 HEARTTOHEART 認錯的勇氣 Editor's Words

2 0 2 2 . 0 7 |雙月刊|2 0 1 2 1 封面題字/張有趁 退休人員 封面裡 鄉/白頭翁 3 編輯手札 認錯的勇氣/本刊 01 專題故事 特別專訪-勇於認錯,局面因我而改變- 承認錯誤有時反而能交換到一份名為真誠的禮物 /本刊 04 對不起,是我的錯/Ally 08 自省與改變/2πr 12 最後的贏家/柯捷男 16 誰對誰又錯呢?/楓葉子 20 認錯的勇氣/詹勲念 24 認錯的勇氣/嚕嚕米 26 認錯的勇氣/賴亭瑜 29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向秀媛 32 誠實是最好的解藥/城宇勳 34 勇敢說出口/Yu 36 前方鹿港有路/李智揮 40 遲來的抱歉/潘佳枚 44 上班族心理系列 在孩子身上長出真正的勇氣/胡小美 48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尤蟾 52 一個人,兩個人/謝竣翔 56 2

線上哪裡看? 1. 台灣電力公司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taipower.com.tw/) 電力生活館/台電圖書/台電同心園地雙月刊 2. 公司內部網頁(http://w3.taipower.com.tw) 同心園地網站/雙月刊/月刊列表 3. 人力資源處/同心園地網站/雙月刊/月刊列表 發 行 人 王耀庭 總 編 輯 許芳玲 副總編輯 程秀菁 編輯小組 廖德銜 古仲軒 葉瑋珊 張競之 執行編輯 劉易 Email d0960602@taipower.com.tw 地址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2號11樓 電話 02-2366-7357 傳真 02-2365-6869 美術編輯 左右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台北市仁愛路三段17號3樓 電話 02-2781-0111 傳真 02-2781-0112 EAPs 停看聽 夫妻關係篇-離婚二三事/林蕙瑛 59 園地專欄 活動報導-員工協助業務花絮/本刊 63 感恩回饋-分享與感恩 員工協助員培訓班心得/李鈺鈞、小瓜 66 園地心發現-第一次融入同心園地團隊就上手/本刊 70 苦樂留言板-一位左右為難的員工/本刊 72 資訊快遞 心靈補給站/本刊 76 婚友資訊/本刊 78 同仁對調服務信箱/本刊 79 招手微笑 「同心園地雙月刊」徵稿/本刊 80 7 6 4 5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3

心靈工作者及播客節目主持人Jhen H.: 勇於認錯 局面因我而改變 承認錯誤有時反而能交換到一份名為真誠的禮物 文/本刊 4 專題故事

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 莫大焉。」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犯錯,不願認 錯將失去突破挑戰與創造局面的機會,而承認 錯誤則不一定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有時反而能 讓彼此交換到一份人與人之間名叫真誠的禮物。 心靈工作者及播客節目主持人Jhen H.表示, 人們不敢承認錯誤或可回溯到小時候的家庭教 育。通常犯錯的時候會需要付出代價並得到懲 罰,就如同小時候不乖乖吃飯,媽媽就不准你 看卡通(付出代價),而且還要你去罰站(得 到懲罰)一樣,所以我們只有按照規矩做事, 才會得到獎勵跟乖寶寶的認證標籤。 但認錯往往是沒有獎勵的,甚至會招來負面的 評價,更是在一個預設的權威立場上驗證了那 無法洗刷的罪名:你當初應該要這麼做才對。 恐懼限制認錯勇氣 就心理層面而言,我們並沒有被擔保會擁有一 個安全的環境,讓我們覺得犯錯其實是被允許 的,甚至可以藉由這個錯誤得到經驗與改變, 並且不受到任何批判。所以這份猶如鎖鏈般的 恐懼,限制住了我們跳下未知懸崖的勇氣。進 而在大部分的狀況之下,我們都會認為自己不 可能會被理解,造成反射性地選擇用逃避與憤 怒來表達我們的情緒。 有一些擔憂或恐懼導致人們無法承認錯誤,Jhen H.認為最主要的擔憂就是:我沒有能力為這件 事的結果負起責任,以及覺得自己並不夠好。 她說,責任感必須要從小培養,如果只能在一 個對與錯的制式環境下成長,就會失去學習判 斷自我能力的機會,也會在未來影響心理層面 的自我價值,進而害怕覺得自己不夠好,失去 突破挑戰與創造局面的能力。 她還說,不肯承認錯誤除了可能會失去擁抱生 命的勇氣與創造生活的動力外,嚴重一點還可 能會延伸出更多其他問題,例如有些人無法原 諒自己為什麼在當時的狀況無法勇敢承認錯 誤,因而帶著愧疚與遺憾度過餘生。 但是承認錯誤並不容易,Jhen H.就分享了一個 她自身的經驗。 她說,她青少年時期曾經偷偷無照騎機車上 學,當時的她覺得那樣很帥,後來被警察攔截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5

開罰單,但回家後不敢告訴媽媽,只好默默把罰 單藏在上鎖的盒子裡,本想跟同學籌錢去把罰單 繳了,讓這件事徹底毀屍滅跡,後來發現罰單金 額對那時還是學生的她來說,根本是個天文數 字,最後當她媽媽拿著催繳罰單來房間找她時, 她愣住並親口承認犯下了這個錯誤。 Jhen H.說,後來她媽媽並沒有責怪她,反而一 直笑著說她怎麼會笨到被開罰單,媽媽的反應 跟事情的結果出乎Jhen H.意料之外,在那瞬 間她才明白,其實承認錯誤能鬆一口氣,還可 以放下提心吊膽的心情。媽媽接著耐心地傾聽 她說為什麼要這麼做,並告訴她安全方面的問 題,後來媽媽還打電話跟開罰單的警察叔叔道 歉,他們也都原諒了她。 接納自己的不足 Jhen H.說,她到現在都很感謝媽媽給了她一個 機會學習勇於認錯,並且與她一起共同解決問 題。後來她大哭了一場,但也深刻體會到一件 事:其實她是被無條件愛著的,也是被完完整 整地接受的,即使她並不完美。 Jhen H.表示,勇於認錯的關鍵就是試著去放下 抵抗,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並學習好好重新 建立自己。抵抗並不會幫你解決問題,只會讓 你看見問題到底離你有多遠,到達了一個情緒 上的極限,還是得回過頭來跟它和解。承認錯 誤代表你在否定自己某個部分的缺失,既然已 經眼睜睜看到這個部分所缺乏的養分,那不如 好好學習如何補足,也是學習接受自己與建立 自己的一個過程。 那麼,該怎麼誠實面對自己,坦承錯誤呢?Jhen H.說,這需要通過幾個步驟才能跨出勇於認錯 的第一步。 自我內在和解步驟 她說,在認錯之前,得先要意識到這件事並沒 有對錯,只是你尚無能力去處理跟負責,甚至 可能沒有這樣的經歷。在有限的條件下,你所 選擇的決定與行為影響到他人或當時的狀況, 而造成了一個並不是很令你自己滿意的結果。 《內在的力量》實體講座 6 專題故事

接著反問自己,為什麼當初要選擇這樣做或者 有這樣的反應?是心裡哪個地方有還沒被療癒 或者需要被看見,又或是哪個部分感覺不被理 解,然後試著去說服自己的恐懼以及做出假 設:如果這個部分是可以被解決,別人也會理 解你,那你會想要選擇怎麼做? 最後一步是去感同身受,同理受到影響的這個 人跟狀況,他們現在的感受跟狀態是如何?如 果心裡一直藏著這無法說出口的秘密,還要持 續不斷背負著愧疚自責,那麼你的感受又是如 何?如果承認錯誤,會讓這一切變得不再困擾 你,也能放下這一切,你會選擇勇於承認嗎? 上述的這些步驟可能需要往返很多次,以達到 自我的內在和解,並理解這是一個學習接受自 己不足,卻還願意去放下恐懼、去突破改變的 一個過程。 此外,也可以練習對自己做一個簡單的宣言: 我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對方不諒解,不 過我已經理解當初犯錯的動機與原因,並且從 中學習到該修正調整的部分。下次如果遇到類 似的問題我會選擇更恰當的處理方式,並且勇 敢面對。一步步慢慢地去梳理,就是這個錯誤 為我們帶來最重要的價值。 Jhen H.說,勇於認錯也是接納自己的不足,理 解世上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即使是一個錯誤, 它都在發揮它自己的價值,讓我們看見真正想 要的是什麼,又該如何去擁有。此外,也要建 立一個信念,就是承認錯誤不一定會帶來不好 的結果,有些時候反而會讓彼此能夠交換一份 人與人之間名為真誠的禮物。 最後,犯錯的時後不要急著逃跑,先停下來, 跟自己商量:這次我們不要選擇逃避好不好? 接著去思考,在這個當下能怎麼做,讓這件事 有機會可以藉由我而有所改變。利用逃避的反 作用力找回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突破舊有的 行為模式,不僅為此負起責任,更能達到一個 比較滿意的結果。 HEARTTOHEART 勇敢承認錯誤的簡單練習 1. 理解世上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即使是一個錯誤都在發揮自己的 價值。 2. 建立一個新的信念:承認錯誤有時反而會獲得一份名為真誠的 禮物。 3. 犯錯時不要急著逃跑,先停下來跟自己商量:這次不要逃避好 不好,讓事情有機會因我而改變。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7

對不起,是我的錯 文/ Ally 一句「對不起」,有多難呢?最近台灣出現第一家「代客道歉公司」,擁有數十名道 歉專員,以不同身分代替客戶出面道歉、尋求原諒。創辦人點出「道歉」是人性最弱 的一環,也是門專業學問。尤其華人社會愛面子,彷彿若是道歉了,就表示自己輸 了,這些人性觀察,讓他找到了這個新商機。 在日常生活中,「對不起」可能是我們不自覺重複最多的話語之一,跟路人不小心擦 撞,或是要出電梯時,有時候甚至還沒肢體接觸,「對不起」已經脫口而出。但奇怪 的是,大多數人可以跟陌生人道歉,為什麼對親近,或有利害關係的人卻難以啟齒? 8 專題故事

為什麼我們說不出「對不起」? 我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人,發生衝突時, 他們從不認錯,即使錯誤相當明顯,也絕 不低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的人之 所以會死不認錯,是因為認錯本身就是一 件充滿壓力與風險的行為。 心理學研究發現,道歉往往與羞恥、認輸 及懲罰產生連結,職場上不願道歉,是害 怕自己被瞧不起或被認為能力不足;父母 無法跟小孩道歉,是怕道歉會讓自己損失 做為父母的掌控力及領導權。這些難以承 擔的無形風險,以及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 法,讓人無法坦承犯錯。 「認錯」是對自己曾經做出行為的否 定,自我否定帶來的負面心情,會讓人 本能地想逃避認錯。所以,說不出口 的「對不起」,不只是無法面對別人的 指責,更深層的涵義是,無法誠實面對 自己,對於自尊心強或內心脆弱的人來 說,更難承受這種壓力與負面情緒。 更進一步分析,「認錯」是一件讓人不安 的事情,為了消除這種不安,心理很容易 啟動合理化的防禦機制,任由心理防衛去 否認錯誤。當一個人發現犯錯時,會主動 找尋合乎自己行為的理由,來避免產生焦 慮不安的痛苦,以及維護自己的自尊,這 是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機制。 我們可以輕易跟陌生人道歉,因為那並 不會傷害我們的自尊,也不會承受後續 的壓力,但對同事、親友卻恰恰相反, 那會使我們抵抗認錯,也就是說,並不 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對身邊的人承認錯 誤,以及向他們道歉。 道歉的修復力 小琪是我的研究所學妹,我們進了同一 家公司、不同單位,每天中午幾乎都一 起吃飯,也會在LINE上聊天,氣味相投 的我們,建立了無話不談的摯友關係。 但從一年前,我們就斷了聯繫,我的訊 息被已讀不回,次數多了之後,我也氣 悶地不再傳訊息,兩人就此形同陌路。 我常會想起我們之間的友誼,想到那些 過往有趣的回憶片段,更多是那些相互 扶持的日子。礙於面子,我始終沒有問 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你不再跟我聯 繫?我做錯什麼了嗎?」就這樣過了一 年多,直到最近,小琪傳給了我一則訊 息,我才恍然大悟。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9

小琪的訊息很長,解釋當時為何她不回 我訊息。原來是在之前的某次對話中, 我無心提到她過往的感情挫折,讓她覺 得被冒犯,並感到難受,但當下不知道 如何表達情緒,時間拖愈久就愈難開 口,於是選擇疏遠我。 她的文字像落雷般直擊我的腦袋,我完 全不記得的一句話,卻對小琪造成了莫 大的傷害。除了感到愧疚,我更感謝她 願意告訴我,她向來是個壓抑、不太說 出內心感受的女生,這對她來說是非 常不容易的自白。我回信給她:「對不 起,是我的錯。」真誠表達我的歉意, 對傷害到她、以及自己的渾然不覺深感 抱歉,也告訴她我對這段關係的珍惜。 她接受了我的道歉,雖然剛開始的對話 還是顯得生疏尷尬,但一天天的相處, 過往的溝通默契又回來了,感受到友情 漸漸修復,也讓我更珍惜這段情誼。 學習如何道歉 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都曾希望自己不 曾說過某句話,或不曾做過某件事。我 們傷害過人,也當過那被傷害的一方。 我們該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又如何修復 這些錯誤並繼續前進呢? 「道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是一 種對自我與關係負責的表現。我們真誠 面對自己的過錯,道歉並做出彌補的行 為,試圖修復人際關係,表達我們對這 段關係的重視,重新建立信任。 所有的學習,都是愈早開始效果愈好, 但偏偏「道歉」這門課,卻未能讓我們 從小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道歉。小孩第 一個學習對象大多為父母,我們卻可能 從來沒有聽過父母對我們說過任何的道 歉,即使他們真的犯了錯,也很難從他 們口中聽到道歉的話語。 在家庭教育中,小孩沒有學習「道歉」 的對象,也讓我們先天缺乏對「道歉」 的正確認知。以至於,當我們在家庭關 係中傷害了彼此,不知道如何說出「對 不起」來修復關係,甚至認為家人間就 該無條件原諒,惡性循環下,傷口只會 結痂但不會真正癒合。 真正的認錯道歉,是深刻地覺知自己的 行為造成他人傷害,而不會把「道歉」 視為一種討好或人際關係的交換。我們 曾經接收過別人的道歉,便能清楚感受 到,如此簡單的一句「對不起」,都能 讓人感受到是否出於真誠。 10 專題故事

然而有些人是「擅於道歉」,遇到任何 意見歧異,總是先道歉,或是一邊道 歉,一邊指稱對方也有屬於他的錯,這 種粗糙的道歉,反而讓關係更加決裂, 更加難以修復。 是否真心地理解到對他人的傷害?是否 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正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才顯得真誠 道歉的可貴。而道歉的起點,就從同理 心開始。同理心使我們能感受到他人的 情緒,更能讓我們理解造成別人痛苦的 原因,以及採取適當的補償。 學習真誠的道歉,是人生必修的課題, 勇敢且柔軟地說出「對不起」,讓「對 不起」成為破碎關係的修復力量,讓彼 此都有機會放下沉重的心理負擔,對過 去所造成的傷痛釋懷,也給彼此重新建 立信任的機會。 HEARTTOHEART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11

自省與改變 文/ 2πr 12 專題故事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被責罵過的經驗,可能是在家裡沒做 好家事被父母責罵,在學校沒考好小考被師長責罵,而若是在公共場 合被指著鼻子罵,自尊心就像天女散花的文件般,四處隨風飄落。電 視劇都這樣演,現實不會是如此,曾經的我是這樣想,但當電視劇真 的搬進現實,在眼前上演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和面對?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純的金子, 也沒有完全不會犯錯的人。孔子曾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 重要的是下一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若因為害怕 被罵而試圖掩藏犯錯的事實,終究紙包不住火,反而會點燃燎原大 火,導致小過失變成大過錯。 當被指正疏失後,第一時間的直覺反應是什麼呢?是先反駁還是先道 歉?內心曾抗拒犯錯,長大後懂得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學習如何 修正及尋求正確解答。以前的自己挺倔強的,好強又不服輸,儘管知 道自己不佔理卻又「理歪氣壯」,仗著年紀小總不認錯,把面子看得 重。就算常有「愛的小手」伺候,仍像個倔強的野馬不願意屈服。 在國一的時候,全家和親戚朋友們組團健行,我頂著豔陽踏著輕快的 步伐,想著「第一名來回」,氣勢熊熊地一馬當先衝了出去,自認聰 明地以為是單趟往返走完,沒想到在折返的路上卻沒看見半個認識的 人影,這時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可能回不了家的恐懼襲上心頭,在那 個手機和網路未發展蓬勃的年代,就像無形的網緊緊纏繞著我移動的 步伐,究竟是要硬著頭皮繼續走到原出發點,還是折返走回路程?察 覺到自己犯錯的瞬間,在剎那特別想逃避錯誤,然而能逃到哪裡去? 如果繼續錯下去會發生什麼事情?會遇到更糟糕的情況嗎?錯誤會因 為不認錯而變成正確嗎?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13

我停下前進的步伐,往回頭看了看自己走過的 路,其實半路上覺得不對勁時就該問一問接下 的行程是往哪裡,在意識到不對勁的徵兆時, 猶豫自己的決定是否妥適,多問、多聽、多 看,是否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世上沒有後悔藥,每個決定就像是潑出去的 水難以回收,承認自己錯了,我做錯了,接 下來要怎麼辦?」、「走錯了路,還能補救 嗎?」我忐忑不安又無措徬徨地想著。突然 間,心底有個聲音說著:「趕緊朝正確的路前 進吧!」害怕被家人責罵,但更害怕自己錯下 去回不了家。就在這時候依稀聽到有人呼喊著 我的名字,那聲音就像是暗夜裡突然亮起的星 星,我循著聲音趕緊追了過去⋯⋯ 承認錯誤 這次健行不免被老媽狠狠教訓了一頓,從沒想過 挨罵也會讓人覺得安心。親身經歷過迷失的恐懼 後,才明瞭犯錯並不可怕,做錯了知錯了,改正 過來就好了。雖然我知道,每個人做事方法不 同,對錯的標準也不盡然相同,然而大家目標卻 是一致的,那就是確保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 有時候,錯誤是在嘗試任何可能性的過程中所 產生的,它並不是一個讓人期待的結果。我常 告訴自己,人無完人,承認自己在過程中做得 不夠完善、不夠謹慎,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畢竟每個當下做出的決定,都是那時候的自己 認為最好的選擇,只是以當時的思維和做事方 法未能達到盡善盡美的結果。 錯誤,是證明自己在嘗試任何的可能性;錯 誤,也是使自己未來可以做得更好的基石。錯 誤的出現可能是改變現況的契機,藉由面對錯 誤來誠實面對自己,接受自己過去的不完美, 要重新開始,不退縮、不逃避。如果害怕別人 對自己失望,那麼更要告誡自己要向前看往前 走,逐漸回復並建立自信後找出自己的專長, 挖掘自己擅長的技能,讓它變成一種自信。所 以,我允許自己犯錯,不怕做錯事,重點是要 成為汲取經驗後懂得改進的人。 14 專題故事

容錯率 求學時朋友常這樣對我說:「你以前也是這 樣,面臨挫折第一時間總是先退縮。不敢說出 口的錯誤,到後來還是要解決,不是嗎?」人 遲早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承認錯誤不容 易,或許會感受到羞恥與挫折,然而只要有心 去面對錯誤,就能夠解決很多事情。 怕被罵,怕被笑說這麼大個人怎麼還這麼笨? 當能夠及時處理的錯誤變成需要更多資源去補 救才是真正的大問題。誠實面對自己的疏失, 檢視自己的失誤原因,是可以及時修正還是只 能後續補救,設法讓自己不再重蹈覆轍,這才 是最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會犯錯,所以別把完美框架套在他人 或自己身上。承認錯誤沒想像中可怕,做錯事 後自省與修正是一連串接納自己的過程。而所 謂的正確答案,正是在不斷修正的過程中逐漸 形成的。 錯誤沒有大小之分,坦承與自省,取決於自己 是否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犯錯並面對結果,以行 動來彌補與改正。犯錯後怕受到責難是人的天 性,然而長期推諉過錯,時候一久自然無法受 到他人信任。如果用謊言修飾錯誤,一個謊言 就要用無數個謊言去圓,謊言無法成為真實, 有如吹出的泡泡輕輕一碰就碎裂。雖然,承認 錯誤很需要勇氣,被指責的感覺並不好受,尤 其在周遭視線的注目下,更畏懼面臨失敗的難 堪與尷尬,然而逃避錯誤只會將過錯越滾越 大,到最後要承接更大的後果。 從錯誤中學習 面子和裡子孰輕孰重?掛不住面子和失去內 裡,天枰上的桿子會傾斜何方?唯有清楚認知 自己的能力層次,不論在哪個位置上虛心接受 他人的建言,傾聽他人的觀點,讓自己成為不 害怕錯誤也不剛愎自用的人。 每人每天都要面臨無數個決定,當做錯決定 後,可能會造成金錢上的損失,也可能失去他 人對自己的信任,如果不勇敢承認自己的錯 誤,沒有從錯誤經驗中汲取教訓,可能在未來 會失去更多。 虛心接受他人的指正,有人願意花時間去指正 錯誤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 任務,花時間去建議與引導他人走向正確的道 路不是容易的事。透過每日思考犯錯的原因與 過程,試著釐清自己為何犯錯,犯錯後如何補 救,相信不但能讓自己走回平坦的道路上,也 讓每個曾經「犯錯」的經驗累積更多的勇氣, 帶領著自己去承擔並面對下一個可能「錯誤」 的抉擇。 HEARTTOHEART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15

最後的贏家 文/萬大發電廠 柯捷男 本次主題為認錯的勇氣,本來想寫短短的一行就投稿,內容是:「對不起,我錯了!沒寫啥就投 稿。我想,這就是認錯的勇氣!」只是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擔心編輯會把我退稿,然後告訴 我:「對不起,不小心就把你退稿了,看來我也擁有認錯的勇氣呢!」以上純屬玩笑。 16 專題故事

以前在網路上看過一則笑話,叫「全民 道歉大會」,內容是幾個人在道歉,實則 是抱怨。例如一個22K的年輕人說:「我 錯啦,要反省。行政院公布實質薪資是5 萬9,我們對不起國家社會,拉低了總平 均!」讓人大笑,卻也有些難過。 回憶自己人生不同階段,也犯過許多錯。 有些回想起來,也跟上面那則笑話一樣, 覺得又難過又可笑。我曾經為了幫同事修 電腦和另一位同事吵架,可能是平常就對 他累積許多不滿,當時在辦公室與他大聲 對罵,聲音大到從2樓傳到1樓。其他同事 在現場非常訝異,下巴幾乎快要掉到地上 了,他們從沒看過我發這麼大的脾氣,以 前一直覺得我脾氣很好。到了晚上,我難 過到睡不著,就打了電話給他,跟他說: 「對不起,我錯了。」並在那時與他達成 和解。我後來沒再跟那位同事大聲吵架 過,如果感覺不對,我就先離開。君子和 而不同,不認同不代表一定要吵架,就像 英文諺語:「Let's agree to disagree.」就同 意我們不同的意見吧,換個話題吧。Tony Robbins也說過:「你不能同時感恩又生 氣」,因此我也學習多想感恩的事。 多年前,有個極複雜的案子拖了很久。那 時我的課長調走,而我又沒經驗,只能四 處向人請教。自己從頭開始慢慢摸索, 途中經歷許多意見和修改,終於在快完成 時,調來一位課長。他很認真,給了我很 多建議,可是這些建議讓我要做大幅度地 修改。或許是因壓力太大失去耐性,在只 剩我跟課長兩人時,我帶著情緒,大聲說 了些抱怨的話。但他卻很沉穩的回應,說 明他的考量,事後我冷靜下來反省,感到 後悔。一段時間後,有次課長請我們到他 家吃飯,還記得是薑母鴨,飯後開車回家 前,在那個寒冷的傍晚,我向他當面道 歉,課長則說沒關係。其實道歉前我很猶 豫、很掙扎,可是道歉完感覺心頭一塊大 石放下,在寒冷的空氣中,內心卻感到暖 烘烘的。之後還和課長一起共事多年,有 的也是複雜的大案子,也有壓力,可是從 沒跟再他發過脾氣。那是唯一一次,也是 最後一次。後來他調到別的單位,榮升經 理,我很替他高興。我現在仍很感念他, 還記得當時在他家聚餐,他家在郊區,是 個豪宅,不過房子再大,也比不上課長的 心胸寬大! 這裡也向我人生中沒有道歉的的人致歉, 我當時不知檢討、好面子,或者找不到適 當的道歉機會。我謹此衷心向他們認錯, 也祝福他們。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17

重來的力量 有人開玩笑:「吾日三省吾身:省著點兒 吃,省著點兒買,省著點兒用。」言歸正 傳,原文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 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范 仲淹每天睡前,回想當天做事,是否對得起 俸祿,對得起,就安穩熟睡;對不起,就整 夜睡不好,隔天務必補足欠缺的部分。我想 每天睡覺前反省自己,這也是一種認錯的勇 氣。而且沒人逼你認錯,這是對自己誠實。 我並非每天,但有時晚上睡前,會突然想起 白天向誰說了什麼,或做了 什麼不對的,下次要怎 麼改善才會更好。 看過一篇文章提到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 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共有八個, 其一為自省的能力。他舉例金庸小說神鵰俠 侶中的郭芙,就是缺乏自省能力。雖然郭 靖、黃蓉都是江湖上的大英雄,可是女兒驕 寵過度後,不太會為別人想,就缺乏自省 能力。當郭芙把楊過的手臂砍斷後,其實郭 靖也想懲罰女兒,可黃蓉捨不得,就點了郭 靖的穴道,讓女兒逃走。前陣子有網路討 論,楊過心裡可能喜歡的是郭芙。在英雄大 會上,郭靖夫婦也有意把郭芙許配給楊過。 我猜如果郭芙的個性不是那麼驕橫的話,也 18 專題故事

許真有可能。或許郭芙不願認錯,最後損失 的是她自己。其實楊過也犯過錯,他誤會郭 靖殺了他的父親楊康,所以想報仇。但他後 來弄清楚,就反過來幫助郭靖夫婦,擊敗金 輪國師,又救了郭襄。我想這也是一種認錯 的勇氣,因為他做出了很大的補償。楊過的 名字是黃蓉幫他取的,就是希望他「知過能 改」。而最後楊過也走出與父親楊康不同的 路,成了受人景仰的大俠。 若不常檢討自己,最後吃虧的不也是自己 嗎?可能永遠都犯同樣的錯,避不了同樣的 衝突,到哪裡都帶給周圍的人痛苦。聖經中 耶穌被兩個門徒出賣,一是猶大,一為彼 得。猶大出賣耶穌,讓他被抓後釘死。而彼 得在耶穌被抓時,否認認識耶穌。後來兩人 都後悔,但猶大選擇自殺,而彼得選擇認錯 悔改,重新站起來為耶穌奉獻生命。 因此我相信認錯後,重要的是「重來的力 量」,勿糾結過去的錯而走不出來,應饒恕 自己、做出改變。 跌倒了, 先看看地上有沒有什麼可以撿 有位愛玩線上遊戲的同事分享,遊戲裡大家 組隊,有時為小事吵架,到最後卻隊伍分 裂。就像玻璃原本只有小小的裂縫,這時就 別再去碰,因為那只會讓裂縫愈來愈大,最 後整塊碎裂。我覺得這比喻很好,有時已經 誤會,再去爭輸贏,只是讓誤會加深而已。 不如說一句:「我的錯,也許你是對的。」 結束爭吵。因為不看眼前短暫的輸,才能得 到長久的贏(打贏戰役)。 奇美總裁許文龍經營上失敗過,他說:「跌 倒時,不要馬上爬起來,先看看地上有什麼 可以撿。」人生都會遭遇很多事,讓我們感 到傷心,其實都是轉機。我想犯錯並不可 恥,認錯才是最後的贏家。因為正視自己的 錯誤,才懂得改善,在跌倒以後站起來,賺 到更多。 美國南北戰爭,南軍在蓋茨堡戰役慘敗,實 為喬治·皮克特少將判斷失敗所致,但失敗 後總司令李將軍卻一肩挑起責任,對士兵 說:「這完全是我不好,是我一個人戰敗 了。」人生的目的,或許不是贏面子、塑造 不犯錯的形象,而是讓自己不斷變好,才是 贏家!認錯、過程的失敗,其實是未來成功 的養分。 我期許自己具有高度,專注長遠目標。敢勇 氣嘗試、敢謙卑認錯。有重來的力量,敗中 求勝。祝大家也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HEARTTOHEART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19

誰對誰又錯呢 ? 文/楓葉子 不知道打從何時起,「認錯」這概念好像已經脫離遠古善良的世潮,被淹沒在網路時代 憤世嫉俗的洪流裡。有時,覺得現在社會氛圍瀰漫一股「為什麼要認錯,就不能表達不 同意見和觀感嗎?」、「為什麼要認錯,認錯就是投降,就是輸家。」、「你不認錯, 就出征到你認錯為止。」、「誰認錯,過失就歸誰。」一旦認錯後,彷彿如同被判定出 局,逐漸成為社群團體或社會的邊緣人。 20 專題故事

網路上形形色色牛鬼蛇神的人,不少潛伏在螢 幕前,專找人網路留言的語病,然後製造一些 風向,硬逼人要「認錯」。如果你不認錯,就 會招來更多的流言攻擊,讓一些公眾人物、明 星等,無不謹慎自己言行,害怕一個無心的舉 動或善意的留言,最後都會淪為眾矢之的。這 樣認錯的本質,古今中外的歷代先賢們如在天 堂或西方極樂世界有知,大概也瞠目結舌而後 長嘆。 認知的矛盾 在現代網路發達的大染缸中,每個人或多或少 都受到各式各樣來自網路「資訊」的影響, 這些「資訊」來自不同家庭、不同學校、不同 社會階層、媒體、宗教、職業的人等等。長時 間耳濡目染下,慢慢形成自己心中對於眼前 事物的「認知」。例如,FB社群活躍的人, 較會形成「我是重要的影響者」的認知;職 場上能言善道的同事比較會形成「我很吃得 開」的認知。 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當自身固有的認知被相 反的認知或行為事實打破的時候,人們就會出 現「失調」的現象,並常常藉由如生氣、失 望、恐懼、不安、內疚甚至噩夢、失眠等,產 生一種真實的生理感受。通常,這種感受是區 區一介凡夫俗子很難去承受的,所以我們會本 能地想要消除這種感覺,以便好好地維護自我 認知,在複雜的腦袋裡取得統一平衡。 實際生活上,我也常常遇到認知上的矛盾,例 如剛進公司時,總認為自己在家裡家事做得能 幹,認為「自己很精明」,但到了職場上做什 麼都顯得笨手笨腳而遭到長官的責罵,認為 「自己常常做蠢事」,於是在兩者之間產生了 「認知失調」,導致每次回到家後總是帶著一 股不愉快的心情。為了消除這種不愉快的心 情,我本能地進行自我辯護,認為長官雞蛋裡 挑骨頭、故意找碴,自己選錯單位部門等等的 消極想法從心底竄起,形成一道無形自我的長 城,把那些「不中聽」的話隔離在外。越是把 心中的長城築得高高,越是能抵禦外來入侵的 不友善者,也就越能鞏固自己的「認知」。 認知的不同 在《論語.雍也篇》篇,孔子這麼說:「中人 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 也。」轉成現在白話的意思,就是和中等智商 以上的人,可以去談論高層次的事物,和中等 智商以下的,不可以去談論高深的話題。莊子 在《秋水篇》中也提到:「井蛙不可語海,夏 蟲不可語冰,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意思是 跟井底的小蛙不能和牠談論大海,因為牠受到 空間的限制,沒親歷過大海,所以牠體會不到 大海那種壯闊景象;生命只有短短一個季節的 夏蟲,不能與之談論冬天的情景,因為它活不 過冬天,無法體驗冬天的景色;對那些孤陋寡 聞的人,不可以談論道理,因為他們所知很 少,知識圈子太小。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21

所以,一件事物的看法,討論到它的起因、 轉折或者是結果,會因為每個人的思維模式不 同、學識領域不同,最後導致認知的不同而採 取不同的行為模式,產出不同的行為結果。對 於認知不同的人,當然會有認知上的差異, 也就無所謂的「對」與「錯」,以個人的認 知觀點都自然有一套說詞來進行自我辯護。 於是,要人認錯,何苦來哉,只是當下的認 知不同罷了。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職場上周遭的人可能來自不同的認知領域,所以 要形成一個能引起共振的頻率相當不容易。同一 個單位、同一部門甚至同一課別,所有成員要能 有相同的認知看法也需要長時間的單位文化素 養和教導。古人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 好。」在台灣,也可以常聽到這麼一句:「青菜 蘿蔔各有所好。」每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與 標準都不同,別以為你喜歡的事物別人也一定會 喜歡,你喜歡的也不要強迫別人跟你一樣喜歡。 相同的,你不喜歡的你討厭的,也不見得是別人 會討厭、不喜歡的。 舉個實際例子,家裡有三個寶貝千金都到了有 自我認知的年紀,她們喜歡且熱衷的事物,在 我這年代生長的老爸看起來,簡直是虛華又不 切實際,我不喜歡追星也不喜歡網紅、網路所 帶來的虛幻,但也不能改變她們這世代的認知 模式。起先,我老是認為網路帶來的淨是一些 不切實際的虛幻,她們則是認為我是LKK、老 派思維。認知上沒有交集,接著就產生一些日 常生活上的小摩擦,小摩擦帶來更多的隔閡, 冷漠跟陌路。 22 專題故事

誰對誰又錯呢 吸收那些來自不同家庭、學校、社會階層、媒 體、職業等的「資訊」,造成每個人都有不盡 然相同的「認知」。有些認知可以化成同一看 法或促進彼此的認同,有些認知則是完全站在 相反的立足點,沒有任何的交集。青少年立足 點上的認知,往往和父母輩、師長輩的立足點 不一,甚至是南轅北轍。因此,常會造成雙方 的誤解,相互指責對方的不是跟責怪誰思想落 伍,誰又犯了什麼樣的錯。實際上,真的是有 誰對誰錯的爭論點存在彼此之間嗎? 在生命成長的每個階段,也會接收到更廣泛、 更不同的資訊,而造就不同時期的「認知」。 有些小時候或者是青少年時期的認知,再回首 看來時,曾經是那麼的無知可笑和不可原諒, 甚至是別人眼中的錯誤。但,或許那只是成長 過程的一部分,為生命添加更多色彩。 或者,這種「認知」的記憶其實更像是一種味 道,混摻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時空的際遇 裡。它之所以可貴,不是因為在某個時空下的 千金難買,某個當下錯誤的抉擇,而是在人生 的酸甜苦辣裡,都淡淡地留有它的影子,勾出 那些深深淺淺令人回憶無窮的況味。 HEARTTOHEART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23

綜觀歷史洪流,一個人的際遇是否平安順 遂,其實和自身能否「認錯」有十分緊密的 關聯。古往今來,無論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 團體,領導者乃至於組成的成員,能夠「認 錯」與否,往往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所在。 世人眼裡往往對與錯是相對的,依循傳統道德 規範就是對的,與多數人意見相左的行為就是 錯的。或者以自身角度判別,對自己有利就是 對的,對自己有損失就是錯的。但其實社會也 有一個基本規範準則,就是「法律」。用這樣 一把尺去判定誰對、誰錯,這也是目前相對公 正之法則,但要說絕對的公正其實也難以論 斷。因此法律因地制宜,也會順應時代潮流不 斷地演進修訂,就是為了讓這個準則能夠發揮 更佳的公平性。 認錯的勇氣 文/訓練所林口核能訓練中心 詹勲念 24 專題故事

例如項羽因為自視甚高、不納建言,所以眾叛親離,在楚漢相爭中飲恨 敗北,最終自刎烏江。臨終前還死不認錯,大喊:「天亡我也!天亡我 也!」反觀戰國時期,趙國將軍廉頗負荊向藺相如佐相請罪,讓將相和 睦共處,確保趙國內部的安定局勢,免於強秦的外患之憂。 古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聖者亦云:「不怕念頭 起,只怕覺照遲。」的確!不怕犯錯,就怕沒有「認錯的勇氣」。在身 處競爭壓力的時代洪流下,大家都在積極倡導「創新,要有勇氣!」筆 者常想,是否更應該鼓吹「認錯,要有勇氣!」因為唯有父母與子女之 間、老師與學生之間、長官與部屬之間都能具有「勇於認錯」的共識, 我們的家庭、企業及社會才會更溫馨祥和。 許多人認為一點點的錯誤,何必那麼斤斤計較?心理學家也發現,面對 他人的質疑,很多人即便意識到了錯誤,也總要辯解幾句,因為這樣才 能減輕自己的負罪感,才能維護自尊、保全面子。其實「小錯誤」如果 放任不管,將會鑄成「大錯誤」。就如同一句謊話需要更多謊話彌補, 最終造成惡性循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職場中犯錯並不可怕,但有錯一定要改。先認 知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再想辦法改正,至少也應該減少犯錯的次數,直 到把改錯的行為養成習慣的一部分,這就是「成長」。認錯的方式也有 幾種,有些是需要向他人認錯,有些是向自己認錯。「錯誤」有時是因 為自己的無心之過,有時是由於旁人的偏差誤導;無論如何,一旦發現 了錯誤,就必須要鼓起勇氣,勇於認錯,並阻止它一直錯下去,唯有如 此,才能有圓滿無悔的人生。 HEARTTOHEART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25

最近台灣疫情嚴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 下,公司也善勸員工除了戴好口罩外,盡量減少 不必要的聚會及外出,但小孩很難沉得住氣,三 不五時嚷嚷著想出門遊玩,為人父的我面對此情 景,可謂兩難。小孩在迫於無奈下,也只能在家 自找樂趣,而家中屢見不鮮的戲碼便是尋常百姓 (姐姐或妹妹)向縣老爺(媽媽)告狀,哭述著 自己被對方欺負受到委屈,請求縣老爺替自己討 回公道,地方惡霸(姐姐或妹妹)通常先用此地 無銀三百兩的心態,矢口否認自己的過錯。此案 情連李組長也深知事情並不單純,縣老爺面臨手 心手背都是肉的棘手難題,卻總能判出讓雙方接 受的結果,最後再曉以大義,鼓勵惡霸(姐姐或 妹妹)要勇於認錯。每每碰到這劇情都會讓我回 想起國小時,老師常舉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 事;由於華盛頓當時有著「認錯的勇氣」,不但 沒被父親斥責,反被誇獎誠實,最後還當上美國 總統。只是這故事情節在我身上都沒發生過,每 當承認錯在自己,少了父親的稱讚,多的卻是無 情的藤條伺候。 SORRY 26 專題故事 認錯的勇氣 文/嚕嚕米

偷挖番薯的過往 在民國80~90年代,政府在建設員林大 排平面道路時,許多臨近員林大排水 旁的田地皆被徵收,每每看到挖土機 在整地時,當地居民都欣喜若狂,想著 交通發達後,地方經濟勢必有所提升。 某日,正當我們一群小孩百無聊賴之 際,兒時玩伴突然興起焢窯的想法, 並說那些被徵收的田地有很多焢窯的主 角─番薯。我率先贊成去挖,對著 大家說:「反正那些田地都快被剷平當 道路了,那些番薯到時成了無名主,我 們也只是舉手之勞幫忙收拾罷了!」有 了這自認師出有名的理由,一群人便浩 浩蕩蕩往番薯田地去,正挖得不亦樂乎 時,不知從哪冒出來的一位老婦人,登 高一呼:「捉賊喔!」頓時變成貓捉老 鼠的場面,我們四處逃竄,停在遠處的 腳踏車被老婦人扣留,成了百口莫辯的 證物。等到父親下班後,偷取番薯的消 息也已傳開,面對父親的質疑,我心生 畏懼不敢承認,甚至賴說腳踏車被別人 偷騎走。直到父親領著我登門道歉,對 方見我年紀輕輕,身上不應留有汙點紀 錄,所以沒報警處理。當對方將腳踏車 歸還之時,自己才感到無地自容,最終 不再掩飾,承認自己的過錯,雖然還是 受到父親的處罰,但心中的大石反而放 下了。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27

SORRY 勇於認錯 記得剛進公司不久,在某次現場工作 中,發生斷路器壓傷同仁手指的事情, 此刻當下大家都慌了,除了趕快將受傷 同仁送醫外,也立即停止工作並聯繫工 安來現場調查原由。發生了大家最不願 見到的結果,有些人自責沒做好互護的 責任;有些人卻斥責到底是誰沒做好監 護的工作。眼看事情愈演愈烈,經理 馬上說出自己就是戰犯,因為迫於設備 維護的時程壓力,忽略了人力不足的問 題,加上沒仔細思考到危險因子的存 在,便讓大家在不安全的環境下工作, 導致同仁受傷,是自己的過錯。此話一 出,大家便面面相覷了,本來大家還先 後輪流當起預言家,預言誰會是此事件 的受罰者,誰也料想不到經理會先自我 檢討認錯。經理更趁此機會教育,讓同 仁集思廣益,找出任何可能發生危險的 地方,避免憾事再度重演。經理一肩扛 起所有責任,且勇於率先認錯的精神, 不但重新鼓舞了大家的士氣,也使同仁 的心再次凝聚。 勇敢,不是不害怕 是明明會怕,還願意承擔 曾經在同心園地看過一本書─《歐 美近代史》,書中提到美國總統林肯 當時面對聯邦的統一與分裂,以及奴 隸制度的存廢,他不斷地溝通︑不斷 地試著團結不同陣營,拉攏不同立場 的人們,努力地走向了全面廢除奴隸 制度的偉大道路。最後作者寫出「勇 敢,不是不害怕;是明明會怕,還願 意承擔」這句話。 當我們犯錯時,害怕是一定的,畢竟每 個人都害怕被責備、懲罰。但其實這些 錯誤正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基石,重點是 我們願不願意鼓起勇氣、挺起肩膀、習 得錯誤,並勇於承擔呢? HEARTTOHEART 28 專題故事

認錯的勇氣 文/台中區營業處 賴亭瑜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29

曾聽聞長輩說道:「人生是一條佈滿蜿 蜒和山坡的道路。」在每個人從牙牙 學語到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絕非一帆 風順、毫無挫折。即使上市上櫃公司的 CEO,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即使德 高望重的教授,也有授課內容錯誤的時 候;即使是米其林星級餐廳,也有搞砸 料理的時候。不管身份、地位、年齡, 面對成功及他人的肯定相對容易,但面 對錯誤或挫折時,很多人卻跨不過心中 的坎。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錯誤,是 經常發生的,也就是造成人生中許多崎 嶇及轉折的因子,但人們面對錯誤卻常 不知如何應對,或根本不想面對。 「啊我就怕被罵啊!」YouTuber「反正 我很閒」這句簡單的話,很精準地道出 人們無法面對錯誤的理由,也許跟華人 社會成長教育有關,從小我們就被教導 「錯」等於「不好」,並可能遭到責備、 懲罰。但是錯誤真的是完全負面的嗎?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就曾提出試誤法(Trial and Error)學 習理論來描述動物經由嘗試錯誤而學習 的過程。在學習剛開始時,會不斷發生 錯誤,當經過反覆的嘗試,錯誤的反應 逐漸變少,最後終能呈現正確的行為模 式。而試誤法在現今社會中、甚至你我 日常中,仍時常被使用,也就是說, 「錯誤」其實是前往正確道路不可或缺 的因子,而害怕錯誤這種情緒反應,正 是我們須克服並面對的重要課題。 認知錯誤─認知 首先,許多人不願意面對錯誤,產生鴕 鳥心態、隱瞞錯誤;也有些人會用謊言 來掩飾錯誤,造成連鎖反應,最後要用 更多謊言來遮掩。所以,我們必須認知 到「錯誤」的事實,並且接受它已經發 生。當體認到錯誤的發生,我們此時應 該自我審視,認知自己確實「發生」錯 誤,而不是「犯下」錯誤。「犯」這個 詞在中文裡帶有負面行為的意思,而英 文則是「make」a mistake,「make」卻 是相當中性的用詞,也許這是造成華人 社會中,人們對於發生錯誤更加敏感的 原因之一。 鼓起勇氣─態度 當你已認知到「錯誤」的事實,最難的 部分就是鼓起勇氣面對。認知錯誤只 是和自己承認錯誤,並不是太難,但 要和其他相關人士承認錯誤,卻往往令 人難以啟齒。要對上司承認錯誤、要對 父母承認錯誤、要對客人承認錯誤⋯⋯ 等等,都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氣。就像最 30 專題故事

近的網路用語:「我當時真的害怕極 了!」擔心害怕被指責,往往就是面對 錯誤裹足不前的原因,而鼓起勇氣也是 需要練習的,跨出這步後,後續就會簡 單多了! 提出方案─行為 當我們對自己和他人都能夠坦承錯誤後, 並不是撒手一攤結束,而是應該對錯誤負 責。故針對錯誤,我們應該提出解決方 案,看是否有方法能夠修正或補救,如 果不知道怎麼做,也要積極詢問、尋求解 方,才是面對錯誤應有的態度。 從中學習─內化 最後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錯誤帶來的啟示 並從中學習,例如學生從練習題目錯誤 中學習正確解答、工程師從系統錯誤中 學習如何優化系統等,如同前面提及的 試誤法(Trial and Error),從錯誤中學 習才會更令自己印象深刻,最終內化成 屬於自己的養分。 我在公司工作的日子裡,也曾發生工作 上的失誤。在認知到錯誤後,我鼓起勇 氣面對,立刻告知相對應的部門及主 管,接著花了一些時間思考幾個解決的 方案,詢問對方是否能夠接受,還好公 司的同仁都相當樂於協助,錯誤得以圓 滿解決。但對我影響最深的卻是經過這 次錯誤後,我從中獲得的心得及知識, 並漸漸彌補錯誤對我帶來的心理壓力及 罪惡感。 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 用正確的態度及方法面對和處理,而衍 生出更多後續問題。認知錯誤、鼓起勇 氣面對、提出解決方案、從錯誤中學 習,才能從錯誤中放過自己,並用更加 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蜿蜒與山坡。 HEARTTOHEART 同心園地201 期 2022.07 31

RkJQdWJsaXNoZXIy OTUxMzM5